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视角

论智能化露天矿建设的问题、目的与途径

2023-01-09 16:27:50  来源:智能矿山杂志  作者:王忠鑫,孙健东,张瑞新,周科平,白润才,吴顺川,李慧智,刘光,孙效玉,李小双,周游
117
分享至
  • 微信
  • 微博
  • QQ

近年来,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行业建成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800多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多种类型煤矿机器人在煤矿井下示范应用, 推动了煤矿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目前煤矿智能化建设已经成为行业内一项具有高度共识的创新型工作。然而,我国露天采矿业起步相对较晚,与井工煤矿相比数量少、总体产量低、安全性高和管理模式简单,数字化露天矿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装备的自动化、设计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等尚无法满足智能开采的要求,因此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且艰巨。不容忽视的是,高质量发展是露天采矿业当下的主题,智能化建设只是宏观主题下的工作之一,如果抛开高质量发展,而过分地追求智能化技术,难免会偏离原先的初衷,势必会造成“为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景象,延缓露天采矿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综上所述,有必要结合露天矿山发展现状,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与初衷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凝练得到科学的指导思想,明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露天矿智能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与途径。鉴于此,《智能化露天矿山》(“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申报计划——《智慧矿山丛书》系列)编委会露天开采专家组经研讨撰写本文,针对露天矿山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的根本目的与途径进行阐述, 目的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而科学、合理、稳定、有序地推进我国露天矿智能化建设工作。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

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的经济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相继经历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2个发展阶段,随着世界经济局势变化,国际创新驱动竞争更为激烈,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快,造成前一轮工业革命的先发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债务不断增加,社会“内卷化” 严重。根据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势在必行:提高中国生产率》报告,中国的生产率增长趋于下降,截至2010年,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向生产率较高的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已经接近尾声,资本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导致资本效率下降;此外生产率的增长产生了“挤出效应”。然而,资本的飞速增长如果没有生产率的增长作为支撑,不仅会导致资本边际产量下降,最终还会阻碍国家整体经济增长。

鉴于我国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矛盾凸显,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十四五”及中长期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动力。因此,释放中国经济潜力的关键在于提高生产率,而实现提高生产率的关键途径在于达成新的技术突破、构建新的技术标准, 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由投资导向阶段转向创新导向阶段。

2019年,我国煤炭行业产值占总GDP比例高达7%,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一方面要响应国家宏观政策,建设高效、安全、绿色、环境友好型矿山; 另一方面要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在满足国家要求的前提下追求效率与效益,进而释放行业经济潜力,为我国整体经济转型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采用智能化高新技术带动传统采矿业的转型和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切实增强我国采矿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动行业向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向转变,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向提高质量、增加服务转变,进而有效促进我国产业变革核心技术体系的形成,同时带动电力、冶炼等下游行业的发展。

煤炭行业劳动生产率情况分析

中美煤炭行业劳动生产率情况对比

采矿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将以往主要依靠“加大要素投入”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集约型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确保行业进步的重要保证, 更是煤炭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针对现阶段我国采矿行业劳动生产率情况,目前各方面来源数据口径出入较大,2017年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宏观形势分析报告《中美行业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均明显低于美国,其中,2013年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9.4%和22.7%,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也仅相当于美国的26.3%;2013年我国采矿业就业人数为871.28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数1.1%,而劳动生产率仅为6.27万美元/人,是美国的12.2%。中美采矿行业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不同,美国大型煤田较多、煤层较厚、赋存条件简单,以露天开采为主,开采方式简单,具备高效开采的先天优势;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复杂,整体上来看断层发育、赋存不稳定,煤层偏薄,适合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相对较少。当前,地下开采原煤产量约占总产量的80%,但其平均劳动生产率仅为露天开采的1/4~1/3。

对于采矿业来说,全员工效是衡量技术、管理等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也决定着矿井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水平。根据美国能源信息总署公布的数据,美国2010—2020年的煤矿产量、雇员人数及工效见表1,年度露天矿产量平均占比为65%,露天矿工效是井工煤矿工效的2.8倍。

据相关文献推测,我国煤矿工效平均值只有8.2t/工,不到美国的1/5,我国全员煤矿工效平均值为美国的1/7~1/6。另外,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年度报告(2020)》,2018—2019年度我国原煤工效超100 t/工的高效煤矿约15 家,但考虑到统计口径的差异性,尤其是外委生产人员未纳入计算,因此无法做进一步对比计算,仅能推测得出我国高效露天矿山的原煤工效理论上可达到美国平均水平,高效矿井原煤工效整体上超过美国平均水平。

image.png

表1 美国2010—2020年煤矿产量、雇员人数及工效

注:①美国计算原煤工效常采用短t/(人·h)(1短t=907.2 kg)为单位,中国计算原煤工效常采用t/工,故将其转换为t/工单位;②由于美国能源信息总署未给出实际原煤生产人数,因此原煤生产人员按照雇员人数的80%、工作时长按照330天估算;③按照短t/(人·h)单位计算,美国2020年原煤工效实际上高于2019年;④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为界,东西部矿区原煤工效差异较大,东部拉低了整体工效的平均值;⑤密西西比河西部地下矿井原煤工效是东部的1.5~2倍,西部露天矿山原煤工效是东部的5~6倍。

影响露天矿山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要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影响露天矿山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关键要素如图1所示。

其中,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包括劳动者的实际操作技术、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或工艺设备的分工、协作和劳动组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经济管理方式;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主要指劳动工具的有效使用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的利用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是指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程度;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社会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矿产品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第3页-2.PNG

图1 影响露天矿山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要素

对于矿山开采作业而言,“自然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方法就是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辅助提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和“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笔者结合露天矿山生产管理与经营简要分析影响劳动生产率的3个要素:

(1)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是劳动者素质高低的一个具体体现。例如,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与设计经验,设备操作人员对操作技巧的掌握程度、操作经验的积累程度等。考虑到露天矿山生产环节环环相扣,因此须强调“整体技术水平”,如爆破质量对电铲采装效率造成影响,电铲采装效率又对卡车运输效率造成影响,采装与运输环节整体效率降低后,反过来会影响穿孔爆破作业的开展。因此,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仅依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2) “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面对的是生产管理人员。狭义上来看,指的是管理者的生产组织能力;广义上来看,露天矿山生产系统仅是矿山企业的局部系统,大系统还包括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环保等诸多业务系统,其组织管理亦是对象的组成部分。除上述业务系统以外,矿山企业整体的组织结构及流程体制的构建也是“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从狭义上来看,“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指露天矿山电铲、卡车、推土机等生产设备的数量与效能;广义上来看,生产资料是露天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包括矿区资源、生产设备、辅助机械、设计软件及设计方法、管理手段及工具、各环节耗材等诸多方面。“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与“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决定露天开采整体的劳动生产率。

露天采矿现状问题对生产率要素的影响

近20年,中国露天采矿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露天开采煤炭产量已由2003年的0.8亿t增长至2021 年的10.5亿t,占中国煤炭总产量的25%以上,其中60%以上的产能由21座千万吨级大型及特大型露天矿山提供。与21世纪初相比,露天采矿呈现出开采集中化、技术多样化、装备大型化的特点,单个露天矿生产能力增大、露天矿数目减少、开采强度加大,开采过程中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但随着现代露天开采煤炭产能的增加,露天矿山内部生产条件、外部环境等也愈加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 内部生产条件的复杂化

我国煤矿地质、水文条件总体上十分复杂,山西、内蒙古、云南等主要产煤省(自治区)的多数大型露天矿山已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与首采区和先期开采地段相比地质条件更加复杂。随着露天矿开采深度,开采范围不断扩大,采场推进速度不断加快,推进过程中矿床赋存和开采条件愈加复杂,然而实际生产中难以实现对地质条件的全面掌握,如工作面局部未探明的断层、陷落柱、煤层风氧化区等,因此要求优化设计方案必须提前预判, 并进行实时动态调整,以免对施工工作造成影响。同时随着开采工艺的多样化,不同工艺系统间存在相互制约与干扰、工艺设计参数繁多且相互关联等问题,对优化设计工作的全面性、综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2);而对于生产组织管理而言,开采过程涉及地测、穿爆、采掘、运输、排土、整备(工务)、供电等多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为保证工程的连续性、稳定性、高效性,要求各生产环节与工序之间紧密配合,对矿山的动态协调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4页-3.PNG图2 黑岱沟露天矿应用的综合开采工艺系统

(2)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

从煤炭生产政策法规的角度来看,当前随着社会发展,露天矿山企业的关注点已不仅局限于矿山经济利益,如环境保护、复垦绿化、征地用地等社会问题均已纳入露天矿山生产中,然而国家及地方的煤炭调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征地用地及淘汰落后产能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征地政策多变,征地进程难以把控,严重影响国内诸多大型露天矿的正常生产(图3)。从煤炭宏观市场来看,在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指导下,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了有效化解。但近年来极端气候、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重大事件对我国工业生产影响较大,最终通过下游消费、流通和其他工业行业传导到国民经济上游的煤炭行业。因此,当前煤炭生产经营愈发复杂,生产经营决策系统规模扩大、决策活动频率加快、决策中所需要的信息量剧增,呈现出复杂的巨系统特征,传统的经营管理与决策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第5页-4.PNG图3 2017年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因征地问题导致工作线中段推进受阻

(3) 行业接续人才严重不足

当前,工业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人才方面的竞争,专业化技术性人才是实现智能化生产实践的关键性投入要素。当前,迫切需要具备煤炭开采、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组建技术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队伍。近年来,采矿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矿业院校部分专业招生困难,矿山采掘一线招工接替问题凸显,人才匮乏已成为矿业发展的巨大阻碍。同时,部分传统煤矿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能培训偏少、能力提升机制不健全,有些地区仍在聘用流动性强的临时人员,制约了现代化开采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长远来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劳动力资源不足必然对我国采矿行业的良性发展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行业接续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必须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并需要重视起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地矿类艰苦行业的用工成本也在逐步增加。长期以来,采矿行业从业人员整体待遇和创造的劳动价值严重不成正比,行业长期停留在“人口红利”的认知水平上,因此部分矿山企业陷入了“宁可寄希望于发展技术也不愿意改善基层从业者待遇”的误区,这既是行业接续人才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采矿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露天矿山内部生产条件的复杂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行业接续人才严重不足等原因,露天采矿业生产资料的规模与效能无法充分发挥,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难度加大,劳动者数量严重不足,已严重制约了露天采矿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智能化技术将是有望辅助行业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露天采矿生产运营模式分析

具体包括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行业整体认知水平等,因此对行业生产主体特征进行分析是对于一个行业开展认识工作的基础。当前,国内露天矿运营模式可分为自营模式、外委模式、自营与外委混合模式3大类。笔者仅对前2类进行分析,将生产运营主体简单划分为自营队伍与外委队伍2大类。

自营队伍主要以大型国有露天矿山的生产经营为主,其特点是管理组织较为完整,资本雄厚,矿山生产设置有地质、测量、采矿工程师,设备管理方面有机电、机械等工程师专业团队运营,能够建立和培养自身的矿山开采队伍,进而积累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在露天矿山现代化开采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与推广应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此类生产队伍专业化程度高,重视露天开采理论与技术创新体系、工程经验知识体系、工艺及装备技术体系,具备精细化生产、管理与经营的前提条件。

外委队伍主要以中小型民营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主,生产队伍多为建设工程施工公司或小型施工队伍,具备少量的专业工程管理团队,开采装备以小型化设备为主。这种经营模式投资小、成本低,可以缓解投资方的资金压力、降低生产期间的管理难度并转移部分风险,但存在着施工人员的文化和技术水平整体偏低,专业技能培训偏少,能力提升机制不健全,设备小型化、人多设备多、安全风险大(图4);部分生产单位仍在聘用流动性强的临时人员。受限于市场、资金、规模等诸多因素,难以形成专业技术力量,制约现代化开采技术及装备的推广应用。

与国有大型矿山企业相比,大部分中小型民营矿山企业在职业健康、矿山安全、绿色环保等方面投入相对较少,又由于露天开采的工程技术难度远低于地下开采,因此在煤炭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哪怕采用粗放的作业方式,非专业化的团队运营,仍有可能获得可观的收益,甚至在某一特定时期可以获得超过专业化自营队伍的收益。上述情况是整个露天采矿行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无论是对于露天开采人才培养、理论与技术发展、生产实践与应用乃至行业文化都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第6页-5.PNG

图4 国内某民营矿山外委施工队伍作业现场

智能化露天矿建设目的

针对智能化露天矿山建设的目的,存在诸多争议,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议题,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而造成的局限,专业不同而造成的误解,面对对象不同而造成的误读。因此,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必须对“智能化露天矿山建设的目的”进行以下3点澄清:

(1) 不同视角下智能化露天矿建设的目的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设智能化矿山的目的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释放煤炭行业经济潜力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提供支持与保障;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设智能化露天矿的目的是推动科技进步与行业发展;从矿山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建设智能化矿山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

(2) 不同专业思维下智能化矿山建设的目的

地下开采专业思维下智能化矿山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少人无人”解决生产安全问题,由于生产条件的显著性差异,露天开采安全性远高于地下开采,迫切需要“降本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两者在智能化发展的内涵、目标及途径以及最终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别。

(3) 不同对象开展智能化露天矿建设的目的

我国国有矿山企业和民营矿山企业在生产组织模式与发展定位上存在较大不同,因此二者必须分开讨论。对于国有大型矿山企业,智能化露天矿建设的目的是推动技术革新,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优势。企业在保障矿山安全、职业健康、绿色环保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带动行业科

(4) 技进步与转型。

对于中小型民营矿山企业,由于其基础投入较少,智能化露天矿建设主要起到倒逼转型的作用,一方面强制性补齐在矿山安全、职业健康、绿色环保等方面的欠缺,另一方面释放民营企业的经济潜力,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逐步提升民营企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5) 无论是对于国有大型矿山企业还是中小型民营矿山企业,都希望通过智能化建设实现降本增效。“通过切实的降本增效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是矿山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判别依据,亦是智能化露天矿山建设成效的重要考量。然而对于部分以非专业化外委队伍为主要生产主体的中小型民营矿山,由于专业化程度低、资金实力弱等原因,难以真正完成智能化露天矿的建设任务,智能化建设投入的资金也难以靠实现降本增效来获益。

按照采矿业及其环保等方面的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基础投入少、专业技术实力弱的小型施工队伍,以及一般建设工程公司施工队伍将逐步退出露天采矿业的舞台,而拥有专业化队伍体系、高科技人才体系与高科技技术体系的矿山运营管理总承包商将成为未来外委运营模式的主要力量,此类承包商具有人才、资金和技术条件的优势,从根本上具备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即,可提供吸引专业化高水平人才的资金待遇,具备购置先进智能化装备与系统的资金实力;在生产组织与管理上易于实现突破性创新,进而在智能化时代引领露天采矿行业的新发展。

露天矿智能化建设的途径及阶段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露天采矿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智能化露天矿建设就是实现科学技术与“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全面实现无人化之前)”“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劳动生产率三要素)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采矿业劳动生产率,确保矿山的整体效益与效率达到综合最优。

根据露天矿的生产特点及发展现状,笔者在宏观上将露天矿智能化建设进程划分为再数字化、知识积累、产出最大化3个主要阶段(图5)。

第8页-6.PNG

图5 露天矿智能化建设3个主要途径和3个发展阶段

(1) 再数字化阶段

我国露天采矿业已开展了近20年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但当前实际的数字化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大量关键信息无法感知,由于缺乏数据支撑难以形成规律性及策略性知识,露天矿也就难以实现常态化的智能化运行。总体来看,目前的重要任务是解决露天矿“再数字化”的问题,将生产、管理及运营中的关键隐性信息转化为显性数据。智能化露天矿第一阶段的建设思路如下:

在提高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方面,针对重复性、机械性的操作行为及简单的逻辑判断业务行为,逐步开展自动化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针对创造性的设计行为,积极引入先进辅助设计软件。在生产资料规模与效能方面,重视效能而非规模,解决地质、装备、流程管控、生产决策的数字化问题; 在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方面,逐步完善生产、管理、经营的信息化系统,建立数据仓储中心。但由于整体数字化建设尚未完成,因此该阶段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工作实际上侧重于基础的数据展示及基础目标管控。

由于矿山大系统涉及地质、设计、工程、装备、安全和环保等方面,且价值的产出须同步关联多个子系统,因此在该阶段投入较大,部分场景单元级、局部系统的智能化可取得直接效益,但在整体上难以直接取得实际效益。

(2) 知识积累阶段

与港口、工厂、电厂等相对标准化的“工业 4.0”常规应用场景不同的是,露天矿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处于不断地变化中,不可控、不可测因素诸多,因此采矿业生产相对粗放;同时,露天开采是以生产经验为主导的非结构化知识体系,存在着较强的行业壁垒。在过去20年,总体上表现出信息化建设成效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建设工作脱离了业务实际。因此,智能化露天矿建设的第二阶段(知识积累阶段)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结合实际场景,将生产、管理及运营中的数据转化为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知识积累阶段建设的思路如下:在提高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方面,不断拓展自动化应用场景,针对复杂业务场景探索智能化辅助决策技术;在生产资料规模与效能方面,完成地质、装备、流程管控、生产决策的再数字化进程,开展大量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工作;不同业务板块间的信息流动性提高,为矿山设计提供丰富的决策信息;在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方面,完成生产、管理、经营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孤岛的逐步消除将带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初步调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在知识积累阶段,矿山数字化建设整体趋于完善,由于基础数据的积累,生产、管理、经营中数据的内在因果及关联关系更加清晰。随着建设工作中对业务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不同业务场景下的规律性知识逐步产生决策价值,这一进程反复循环,不断深化,贯穿整个智能化矿山建设进程。

(3) 产出最大化阶段

露天开采的核心是以“矿山设计、矿山工程、矿山装备、经营管理”为主要板块展开的庞大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在露天矿智能化建设第3阶段(产出最大化阶段),上述四大板块将先后产生革命性的进步,业务板块之间信息流的速率显著提升,共同推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创新,创造巨大的价值,主要成果体现在:①在提高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方面,复杂场景下决策与执行的难题得到解决, 设备无人化作业的效率显著提高,作业成本大幅度降低,劳动者数量大幅度缩减,真正实现无人、少人;②在生产资料规模与效能方面,随着无人化技术的成熟,设备替代人工,作为完全可控的执行终端,彻底解决矿山设计与施工脱节的问题,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③矿山大系统的业务逻辑得到深刻认识,不同业务板块的信息实现互联互通,为数字孪生等概念性技术提供支撑;④在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方面,随着信息智能化分析处理技术的提高,彻底消除“信息孤岛”,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产生革命性变化,扁平化管理真正替代等级式管理架构,智能化决策效率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

总 结

(1)就是将以往主要依靠“加大要素投入”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的集约型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确保行业进步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煤炭行业持续进步的重要保证,更是煤炭企业实现降成本增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2) 要客观辩证地看待智能化对于露天采矿业不同生产经营主体的意义。对于以国有大型露天矿山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露天矿智能化建设起到了技术革新的作用,对于部分以中小型民营矿山企业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由于其基础投入欠缺较多,露天矿山智能化建设起到了倒逼转型的作用。

(3)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采矿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途径,智能化露天矿建设中须强调科学技术与劳动生产率三要素的结合,重点从“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实现无人化之前)”“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3个关键点切入,进而提高采矿业劳动生产率,确保矿山的整体效益与效率达到综合最优。

(4) 露天矿智能化发展过程在宏观上可划分为再数字化阶段、知识积累阶段、产出最大化阶段3个阶段。各阶段需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为“关键信息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经营中数据的内在因果及关联关系的建立”与“管理制度与体系的创新”。

 阅读原文:http://www.chinacaj.net/i,2,464709,0.html?stem_from=lastest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煤炭大厦701室,《智能矿山》编辑部

电话:(010)87986440,87986439,87986438

邮箱:znks2020@126.com

邮编:100013

 

©2017-2023 智能矿山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6979号-20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