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故事

让最美的青春在矿山中绽放出耀眼光彩 ——记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焦稳锋副矿长

2022-09-04 10:12:57  来源:智能矿山杂志  作者:焦稳锋
410
分享至
  • 微信
  • 微博
  • QQ

13.1.png 

焦稳锋

高级工程师,现任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副矿长、总工程师

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中国煤炭学会杰出青年总工程师、陕煤集团“十佳青年岗位技术明星”获得者。负责的“薄煤层110工法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探索出了适合矿井的成套沿空留巷技术及经验,大幅提高了煤炭采出率;负责的“长距离大孔径定向高位裂隙钻孔抽采瓦斯技术研究”项目,大幅减少了回风巷钻场数量和钻孔施工量,提升了钻孔利用率,降低了材料费和人工费。

以焦稳锋为技术带头人的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室累计创收800余万元,完成创新成果160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技项目15项,其中“中厚煤层国产综采装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厚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矿井综合防尘达标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培养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技术能手等高级技能人才30余名。

2022年4月26日,从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年联合会获悉,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以下简称黄陵一号煤矿)副矿长焦稳锋被授予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13.2.png

焦稳锋和技术骨干讨论如何解决沿空留巷技术难题 

沿空留巷技术人员指导装药

13.4.png

黄陵一号煤矿“三网一张图”综合协同管理信息平台 

  扎根煤海14年来,焦稳锋勤于学、敏于思、践于行,始终鏖战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完成了“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国产装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中厚煤层国产综采装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焦稳锋志存高远,扎根矿区,无私奉献,心系矿井发展,创新技术管理模式,提升矿井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技术人才已“桃李满矿山”。攻坚克难不言苦,身先士卒,用勤奋实干书写了一曲激昂的青春华章,用奋斗擦亮青春最靓的底色。

勤于学习 求真务实 成为企业技术领头人

2008年7月,从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的焦稳锋走进了黄陵一号煤矿,成为生产技术部的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焦稳锋始终坚信一个道理:要求别人做到的必须自己先要做到,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在他的办公室,学习笔记摆满了一抽屉,扎实的知识积累使他夯实了理论功底。

  焦稳锋对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并不拘泥于本专业,积极主动和其他部室同事一起学习探索、研究和推广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已组织或参与“黄陵矿业一号煤矿防底鼓技术研究与应用”“综采工作面快速安装及回撤技术研究”“综采工作面回撤支护工艺优化”“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黄陵一号煤矿八盘区开采设计”等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并在行业多本期刊上发表技术实践性论文30余篇,为黄陵一号煤矿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5年,焦稳锋负责的黄陵一号煤矿四盘区在探巷掘进过程中,遇到了水、火、瓦斯聚集在一起的小煤窑老空区情况,如果稍微治理不慎,就很容易导致顶板冒落和瓦斯爆炸等事故。这是建矿24年来从未遇到过的技术难题,无经验可循,也无技术方案、解决措施,可难题就摆在眼前,该如何解决?面对眼前难题,焦稳锋坚持查看现场,搜集相关资料、案例,到有过类似掘进情况的煤矿请教经验,咨询科研院所专家,为了制定出实施方案,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在井下连续待20个小时也是常态,历经3个多月的不断论证、修改、完善,攻克了瓦斯治理难度大、顶板破损、底板底鼓等多个技术难题,在矿区应急救援中心的4次配合以及无数次的现场跟班下,终于成功揭露穿越老空区,为企业节省资金600多万元。

  2019年9月,黄陵一号煤矿1006综采工作面开始无煤柱沿空留巷试验,从沿空留巷方案的制定到组织协调的推进,从爆破试验确定最佳爆破参数、切顶孔施工、材料准备到留巷成功,在焦稳锋的带领下,黄陵一号煤矿没有和科研院所合作,而是依靠矿井内部的技术力量,实现了工业试验的圆满成功,并在确保沿空留巷安全实施的同时,创造了日推进14.4 m的新纪录。

解放思想 敢于创新 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近年来,A I技术、移动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这些技术与煤矿生产技术的融合也将是煤炭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企业科技工作的带头人,焦稳锋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组织牵头完成或参与的科技项目多达15项,均在现场安全生产和成果效益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中厚煤层国产综采装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应用,成功将工人从工作面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巷道、硐室、地面监控中心,通过远程遥控实现了相关工序无人操控,该项目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厚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黄陵一号煤矿顶板压力大、维护强度大等难题,减轻了工人维护巷道的工作量,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产高效开采的目的,提升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该项目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三等奖;“综采工作面异型端头支护装备研究与应用”项目研制的异型端头支架为全国首创,实现了端头切顶处的挡杆、封堵及自移功能,减少了端头危险区域的作业人数,为综采工作面无人化开采奠定了基础;“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设备列车自移装置研究与工程实践”项目的应用,减少了检修班作业人数,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的智能化水平,为黄陵矿区综采工作面设备列车实现自移作出了良好示范。

13.5.png

焦稳锋给员工讲解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

13.6.png

NOSA+AI深度融合安全管理系统界面

13.7.png 

焦稳锋给工人讲解如何使用千米钻机

  2019年,焦稳锋主持完成了陕煤集团在黄陵一号煤矿试点运行的“三网一张图”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带领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攻坚克难,历时81 d完成了地测数据库中23条勘探线、104个地层、29个标志层、62个新建岩石映射、609条煤层基础信息、329个钻孔、898个导线控制点的录入;完成了入库图件61张,接入矿井监测监控类系统8个,矿井资料收集及录入395项。“三网一张图”信息管理平台的运行,彻底打通了多部门、多专业、多管理层面空间数据集中应用的信息壁垒,改变了煤矿安全生产现有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多业务系统安全生产数据整合、多维度安全生产资源数据融合、多角度安全生产数据的综合展现和应用,推动管理从单纯依靠人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动态诊断分析决策的转变。

  2020年,焦稳锋重点参与完成的“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验收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截割,解放劳动力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了约30%,每年可多产煤炭90万t,年增加产值达4.5亿元。

  2021年,焦稳锋参与完成的“AI赋能下NOSA风险管理在煤矿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实现了风险管控智能预警、实时记录、现场制止、联动闭锁4种核心功能,增强了现场安全保障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开创了“人工和A I智能系统双重风险监管”的先河,该项目相关成果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1年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爱惜人才 科学管理 培养出一支优秀技术团队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作为副矿长的焦稳锋,肩负着企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他爱惜人才,善于培养人才。作为全矿工程技术人员的领军人,他始终坚持以企业发展理念为纲领,紧贴企业发展的大规划,注重聚焦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靶向攻克技术难关。在他的指导下,黄陵一号煤矿技术中心建立了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室,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规范运行的人才激励机制,使群众性创新活动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三功两素训练等方法使职工认识到自己就是创新的主体,岗位处处可创新的理念根植在每位职工脑海中。自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室建立以来,先后解决了“矿井开采抑尘技术研究”

  “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综合除尘工艺应用”等生产难题320余个,累计完成创新成果1 23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69项,培养出19名技师、5名高级技师、1名陕西省首席技师、1名陕西省技术能手、4名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30余名技能人才,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

面对未来 脚步不停 借力无人开采为矿工谋福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盛誉之下的焦稳锋并没有满足,也没有止步,他的新计划便是把国产智能化无人开采成套技术装备推广到全国,让全国600万个矿工兄弟不用下井,在地面上就能实现煤矿开采。面对未来,焦稳锋依然坚持自我,勤奋钻研,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用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推动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升,用忘我的精神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阅读原文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煤炭大厦701室,《智能矿山》编辑部

电话:010-87986440/41/38,87986435-7102/7103

邮箱:znks2020@126.com

邮编:100013

 

©2017-2024 智能矿山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86979号-20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